中国第一女兵:谢冰莹全传.mobi
豆瓣评分:0.0
豆瓣简介:
序
题序:中国第一个女兵作家
1、 传奇从脱车开始
2、 不安分的坏东西
3、 野小子
4、 绝食
5、 学潮
6、 就是杀了我,我也不怕
7、 我若考不上,就跳湘江
8、 《刹那印象》
9、 初恋之痛
10、 《爱晚亭》
11、 我要去当兵
12、 祝贺我们吧
13、 她们的脸羞红了
14、 反对复试
15、 从军第一天
16、 初识林语堂、孙伏园、陆晶清
17、 出发西征
18、 西征路上
19、 军校解散
20、 王克勤
21、 逼婚
22、 三次逃跑,三次抓回
23、 新婚之夜
24、 别了,故乡
25、 登报离婚
26、 逃出樊篱
27、 漂泊上海
28、 飞来横祸
29、 爱的两难
30、 《从军日记》出版
31、 艺大关闭
32、 爱果初尝
33、 别样婚礼
34、 激情北平
35、 爱恨之痛
36、 炼狱初历
37、 前路何方
38、 灯光的热度
39、 《青年王国才》
40、 驱逐出境
41、 “一二八”隆隆炮声中
42、 闽西行
43、 厦门履痕
44、 上海也不安全
45、 在日本狱中
46、 偷逃回国
47、 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
48、 奔赴抗日前线
49、 上海求捐
50、 战地生日
51、 再到上海
52、 苏州治病
53、 撤退
54、 战地记者
55、 我的爱情观是很新的
56、 视察伤兵招待所
57、 人民万岁
58、 《黄河》月刊和拉风箱
59、 女儿不跟她走
60、 妈妈是英雄
61、 我要吃中国蛋
62、 中国胜利万岁
63、 江汉关的钟声
64、 告别北平
65、 初到台湾
66、 一台钢琴
67、 佛门弟子
68、 暂别台湾
69、 南洋归来
70、 儿子带她度蜜月
71、 从台湾师大退休
72、 定居旧金山
73、 乡恋
74、 恰同学少年
75、 会晤武田泰淳夫人
76、 又会魏中天
77、 老伴走了
78、 我希望独自生活
79、 惨痛的金婚
80、 再会雪林
81、 不虚此行
82、 魂随梦归
后记
后记
《谢冰莹大传》是我的第十四部长篇传记文学,从搜集资料开始,头尾经营了五年,改了三稿,终于写完了。
在我写苏雪林之前,虽然知道谢冰莹这个姓氏。可她在我的意象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一个活跃在二十世纪时代的名女人名作家,我既不了解她的人生经历,也没读过她的作品,是在研究苏雪林资料和阅读苏雪林作品的过程中开始接近她的。苏雪林的日记中,很多地方写到她,从而我知道她们曾一同在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任教,她们一同参加文学界教育界活动,一同住在师范学院第一宿舍,既是邻居、同事又是好友,而且是诤友,她俩还同时获得过台湾最高文学奖项,仅此而已。
2004年2月,中国作家协会六届四次全委会在昆明召开,陈建功副主席见到我时,关切地询及我在写什么。我说我正在写苏雪林,快脱稿了。他嘱我出版后给他一本。我们便由苏雪林说到谢冰莹,他说谢冰莹是个奇女子,她的经历很有传奇性,建议我研究研究她。并说,如果需要到北京搜集资料,他可以帮助我。
我便开始留意起谢冰莹来。我从网上搜索到她的一些著作目录,她的纪念灵堂和她的生平介绍,对她便有个基本了解,她的人生的确不凡,便有了进一步关注她的兴趣。要了解一位作家,就得读她的作品,一般地来说,作品是作家心灵的传记,要感知这个作家灵魂,只能从作品中去寻得。我第一步是要找她的作品。
她的著作很多,我得择其主要的入手,那就是她的代表作《从军日记》和《女兵自传》。可要找到这两本书也并不那么容易,此地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都没有,只好向朋友们求助。建功主席告诉我,现代文学馆有这两本书,但不能借出来,只能去看,并说,我若去看书,可以住在作协里。我虑及到自己的视力和记忆力,专程去看书不如复印省事。几天后,他的秘书刘征祥先生打来电话,他去问了,可以复印,但要收费。并表示他可以帮我去办。我很受感动。可我又虑及到复印两本厚书起码要一整天,心里颇为不安,不想给他添如许麻烦,就说我再找找,实在找不到再请他帮忙。恰在这时,我遇到了安师院中文系安刚强先生,他说他有一本《女兵自传》,乐意借给我。可他因为搬家,找不到,说他在网上找到了这本书,在超星数图书馆里,还亲自来帮我下载了。可在电脑上读书眼睛很吃力,我就将它打印下来,一天读一点。这是我读的谢冰莹的第一本书。记述的是她前半生的经历,从逃婚、从军、两次留学日本,到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以及她的几次痛苦婚恋。她写得坦率真实,自然流畅,热情奔放,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争取个人解放,争取国家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敢于向一切黑暗丑恶势力做坚决斗争,坚决不向厄运低头的顽强灵魂,我被她勇敢、坚强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决定写她。
确定了这个选题,就得为实现这个目标继续搜集她的著作和资料,很多朋友给予了我帮助。
台湾的留英博士方崇瑜小姐,是我的忘年小友,我写苏雪林时,她为我搜集了很多大陆无法找到的珍贵资料,当她知道我的选题,花了很多精力,从台湾各地书店买到了十二本谢冰莹的著作,还从台湾图书馆、国史馆为我复印了很多谢冰莹的研究史料、图片,以及谢冰莹的朋友、学生写的纪念她的文章,重数十斤,分期分批特快专递给我。我拥有了谢冰莹如许资料,也就拥有了深入认识谢冰莹的信心。我真心感激她。
北京语言学院的阎纯德教授,一直致力于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他不但跟谢冰莹通过信,还到美国采访过他,他首先在精神支持了我,说谢冰莹值得我去写,并鼓励说我是写谢冰莹最合适的人,他相信我能写好。他向我提供了谢冰莹一些有历史价值的照片,一张张写上说明发给我,还发来了他撰写的谢冰莹访问记,并给了我一个信息,说湖南有位李夫泽教授是研究谢冰莹学者,他的《从“女兵”到教授——谢冰莹传》已经出版,他为其提供了图片作了序文,等他收到赠书,就寄给我。半年后,我果然收到了他的赠书。这本学术专著是李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他作学问非常认真,为我进一步了解谢冰莹提供了珍贵史料,我十分感谢李教授的研究果实。在这里,我向给予我关怀、支持和帮助过的师友,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支持,我就没法写成这本书,我由衷地感激你们。
这个选题得到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诸位专家学者的认可,入选进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我得到的不仅是从容地写作的保证,也领受到一份责任。谢谢。
写传记难,难在搜集资料,最难的还是如何处理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人物与时代的关系。任何人都生活在时代和历史中,时势造人,历史造就人,任何人都无法超越时代和历史,可某些历史又忌讳触及,因为人的苦难很多是人造成的,历史造成的。写传记,既要忠实于历史,又要不引起麻烦,真是很难呀!我写了二十多年,越写越难,写到后来就有些胆怯了。也许这是我最后一部传记,我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将其付梓,感谢我的责编汪修荣先生的卓见和辛劳,我希望读者喜欢它。
下载链接